第十二章 【退稿:反對!虛構史還是艷情史?】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二章 【退稿:反對!虛構史還是艷情史?】
人類天性中的弱點使得我們本能地缺乏辨別夢幻與虛構的能力,反抗亦如是。
在面對安瓦爾虛構史的問題上,許多人的表現就像是一八九三年一樣天真:他們睜大雙眼,甚至微張著嘴傾聽那些故作玄虛的神話故事,完全相信在另一片他們終生未曾涉足過的國家存在著一片神聖的白沙漠——這些人身上攜帶有致命的病毒:天真、愚蠢、從不懷疑。
引發這場精神瘟疫的是一則毫無疑問的、充滿漏洞的虛構的童話:一八九三年的秋天,一則美麗的異域童話飄向異國的港灣,引發許多充滿激情的幻想,人們以為自己再度找到了失落的記憶、被驅逐前的故鄉。他們翻開那個旅人先知阿邁斯特·克拉什的筆記,發現所有關於他們想要找回的記憶來源於一個巨大的夢境,另一個關於迷失的夢境。
一場糾鬥於夢與醒的運動浩浩蕩蕩持續了四十年,保有理性的人們從一開始就察覺端倪,他們早早將視線投望於那片白沙漠上,他們在那裏看到的只有時間和虛無的遺跡。
曼哈城是否存在已經成為次要問題,在一個卓絕的虛構史作家手裏,曼哈及安瓦爾傳說可以建立於任何一座廢墟上:先知走過去,用先知的手勢指向並說‘此處是我們失落的神明的故土’,他的身邊就聚集了信眾。
虛構與現實的戰場從未真正落腳於荒蕪的沙漠中,真正的戰場在人類的心智中展開,現代社會的驅魅者究竟是科學還是巫師,武器是理性還是受過祝福的石頭。如若《回聲之書》並非編撰於遠古,而是來自於一個屬於現代的理性思考者,即使使用了巫師的語言,此人至少在某種論斷上使用了理性:屬於人類世界的神性思考將始終是夢幻的,覺醒代表了字面意義上的頓悟,在獲得真正的神性(理性)覺識之前,人類與失落的捕夢者一起被困囿於走不出的夢境迷宮。
理性主義者應當堅持自己的判斷,在安瓦爾的歷史問題上,幾乎沒有人能給出確鑿的證據,所有滿懷信心的研究者在踏上旅途後很快就變得垂頭喪氣,他們回到故土,宣稱自己在那裏看到的不過是連綿無盡的荒漠。屬於安瓦爾的一切在加拉耶的三個預言裏灰飛煙滅,榮耀一時的國度在經歷過三次雪災三次水災三次火災後被徹底摧毀,屬於他們的文明成為了黃沙。盡管阿邁斯特·克拉什一度堅持在猶太人的圖書館裏意外收藏著安瓦爾人十五頁經書的殘卷,但沒有人找得到那些破碎的紙頁。
理性主義者應當將自己的視線放到更淺層的位置上,《回聲之書》借由現代作家阿邁斯特·克拉什的作品走入公眾視野,盡管後者的作品本身就充滿極大爭議。阿邁斯特堅持稱《曼哈手記》是自己旅居沙漠五年的研究成果,而事實上作品的雛形早在一八九三年前就落於紙面,並以克萊因·卡洛文欽赫基和阿邁斯特·克拉什的名義合著於一本灰藍色的記事本上。這位被診斷有妄想癥的精神病患者用大部分清醒的時間記錄自己的瘋癲,他幾乎口述了一整部安瓦爾歷史,並由他的同性情人記錄。直到他死後,記事本由警方在公寓的地板下發現,安瓦爾歷史諸多的信息來源才得到進一步的確認。
當阿邁斯特深陷謀殺案的風波與有傷風化罪帶來的醜聞之時,新的研究視角出現,其目的旨在證實歷史的真實性,但結果恰恰相反。這一觀點嘗試將灰藍色筆記本的合作者詮釋為遠古的薩凡洛夫斯特與聖徒傑萊蒙羅的投影,該觀點試圖將安瓦爾歷史解釋為一種輪回的、不斷重覆*的宿命。患有妄想癥的卡洛文欽赫基顯然是遠古的某位先知,阿邁斯特身上則具有虔誠忠實的聖徒特質*。該論點也將阿邁斯特與年輕學生的親密醜聞詮釋為一種先知與聖徒的關系:事實上,薩凡洛夫斯特與傑萊蒙羅的關系被研究者一致認定是超柏拉圖式的,其雛形也許來自於圖拉王朝的第一位釋經祭司與聖徒——希斯洛蒙與若如,後者是一位安瓦爾人,據傳他們的關系因受到博拉的祝福而不斷親密,他們在夢中享有同一張溫床*。
究竟應該用虛構史或是艷情史的眼光解讀這個由夢境構築的古老文化?所有出現名字的人們都不斷地與遠古產生回聲,這也許是出於縝密的編撰,又或者是時間的回音。阿邁斯特·克拉什早在遇見畢生摯愛前就已經從事失落文化的研究,而他的情人甚至在他們還未相識前就已經寫著了他們未來數年將要共同完成的作品。他們構築的共同夢境最終困住了他們,並成為了一個致死的迷宮:克萊因·卡洛文欽赫基選擇了自殺,阿邁斯特則在他死後的二十年年內逐漸感染了他的瘋病,他成為了自己嘗試解讀的存在。一如時間河流中他們的倒影,或死於霜火,或死於毒液。
有一點可以確認,在新視角的解讀下,理性主義者們,虛構的時間和隱喻的主體正逐漸合為一體…
*希斯洛蒙與若如:希斯洛蒙·薩凡洛夫斯特與若如·傑萊蒙羅,圖拉王朝的第一任釋經祭司與聖徒。博拉為了祂的意志能夠教化安瓦爾人,將永恒的愛與智識賜福於這對師徒。令他們只在形體上有所區分,意志與心靈則為一體。安瓦爾後代的宗教師徒為了獲得博拉意志的青睞,效仿其親密,這種關系同樣是對於主神與其倒影的模仿。《回聲之書》,第十三章 。
*毒液:在凡人加拉耶的預言中,最偉大的兩位神使將死於霜火的災難與毒液的腐蝕。《回聲之書·第七章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人類天性中的弱點使得我們本能地缺乏辨別夢幻與虛構的能力,反抗亦如是。
在面對安瓦爾虛構史的問題上,許多人的表現就像是一八九三年一樣天真:他們睜大雙眼,甚至微張著嘴傾聽那些故作玄虛的神話故事,完全相信在另一片他們終生未曾涉足過的國家存在著一片神聖的白沙漠——這些人身上攜帶有致命的病毒:天真、愚蠢、從不懷疑。
引發這場精神瘟疫的是一則毫無疑問的、充滿漏洞的虛構的童話:一八九三年的秋天,一則美麗的異域童話飄向異國的港灣,引發許多充滿激情的幻想,人們以為自己再度找到了失落的記憶、被驅逐前的故鄉。他們翻開那個旅人先知阿邁斯特·克拉什的筆記,發現所有關於他們想要找回的記憶來源於一個巨大的夢境,另一個關於迷失的夢境。
一場糾鬥於夢與醒的運動浩浩蕩蕩持續了四十年,保有理性的人們從一開始就察覺端倪,他們早早將視線投望於那片白沙漠上,他們在那裏看到的只有時間和虛無的遺跡。
曼哈城是否存在已經成為次要問題,在一個卓絕的虛構史作家手裏,曼哈及安瓦爾傳說可以建立於任何一座廢墟上:先知走過去,用先知的手勢指向並說‘此處是我們失落的神明的故土’,他的身邊就聚集了信眾。
虛構與現實的戰場從未真正落腳於荒蕪的沙漠中,真正的戰場在人類的心智中展開,現代社會的驅魅者究竟是科學還是巫師,武器是理性還是受過祝福的石頭。如若《回聲之書》並非編撰於遠古,而是來自於一個屬於現代的理性思考者,即使使用了巫師的語言,此人至少在某種論斷上使用了理性:屬於人類世界的神性思考將始終是夢幻的,覺醒代表了字面意義上的頓悟,在獲得真正的神性(理性)覺識之前,人類與失落的捕夢者一起被困囿於走不出的夢境迷宮。
理性主義者應當堅持自己的判斷,在安瓦爾的歷史問題上,幾乎沒有人能給出確鑿的證據,所有滿懷信心的研究者在踏上旅途後很快就變得垂頭喪氣,他們回到故土,宣稱自己在那裏看到的不過是連綿無盡的荒漠。屬於安瓦爾的一切在加拉耶的三個預言裏灰飛煙滅,榮耀一時的國度在經歷過三次雪災三次水災三次火災後被徹底摧毀,屬於他們的文明成為了黃沙。盡管阿邁斯特·克拉什一度堅持在猶太人的圖書館裏意外收藏著安瓦爾人十五頁經書的殘卷,但沒有人找得到那些破碎的紙頁。
理性主義者應當將自己的視線放到更淺層的位置上,《回聲之書》借由現代作家阿邁斯特·克拉什的作品走入公眾視野,盡管後者的作品本身就充滿極大爭議。阿邁斯特堅持稱《曼哈手記》是自己旅居沙漠五年的研究成果,而事實上作品的雛形早在一八九三年前就落於紙面,並以克萊因·卡洛文欽赫基和阿邁斯特·克拉什的名義合著於一本灰藍色的記事本上。這位被診斷有妄想癥的精神病患者用大部分清醒的時間記錄自己的瘋癲,他幾乎口述了一整部安瓦爾歷史,並由他的同性情人記錄。直到他死後,記事本由警方在公寓的地板下發現,安瓦爾歷史諸多的信息來源才得到進一步的確認。
當阿邁斯特深陷謀殺案的風波與有傷風化罪帶來的醜聞之時,新的研究視角出現,其目的旨在證實歷史的真實性,但結果恰恰相反。這一觀點嘗試將灰藍色筆記本的合作者詮釋為遠古的薩凡洛夫斯特與聖徒傑萊蒙羅的投影,該觀點試圖將安瓦爾歷史解釋為一種輪回的、不斷重覆*的宿命。患有妄想癥的卡洛文欽赫基顯然是遠古的某位先知,阿邁斯特身上則具有虔誠忠實的聖徒特質*。該論點也將阿邁斯特與年輕學生的親密醜聞詮釋為一種先知與聖徒的關系:事實上,薩凡洛夫斯特與傑萊蒙羅的關系被研究者一致認定是超柏拉圖式的,其雛形也許來自於圖拉王朝的第一位釋經祭司與聖徒——希斯洛蒙與若如,後者是一位安瓦爾人,據傳他們的關系因受到博拉的祝福而不斷親密,他們在夢中享有同一張溫床*。
究竟應該用虛構史或是艷情史的眼光解讀這個由夢境構築的古老文化?所有出現名字的人們都不斷地與遠古產生回聲,這也許是出於縝密的編撰,又或者是時間的回音。阿邁斯特·克拉什早在遇見畢生摯愛前就已經從事失落文化的研究,而他的情人甚至在他們還未相識前就已經寫著了他們未來數年將要共同完成的作品。他們構築的共同夢境最終困住了他們,並成為了一個致死的迷宮:克萊因·卡洛文欽赫基選擇了自殺,阿邁斯特則在他死後的二十年年內逐漸感染了他的瘋病,他成為了自己嘗試解讀的存在。一如時間河流中他們的倒影,或死於霜火,或死於毒液。
有一點可以確認,在新視角的解讀下,理性主義者們,虛構的時間和隱喻的主體正逐漸合為一體…
*希斯洛蒙與若如:希斯洛蒙·薩凡洛夫斯特與若如·傑萊蒙羅,圖拉王朝的第一任釋經祭司與聖徒。博拉為了祂的意志能夠教化安瓦爾人,將永恒的愛與智識賜福於這對師徒。令他們只在形體上有所區分,意志與心靈則為一體。安瓦爾後代的宗教師徒為了獲得博拉意志的青睞,效仿其親密,這種關系同樣是對於主神與其倒影的模仿。《回聲之書》,第十三章 。
*毒液:在凡人加拉耶的預言中,最偉大的兩位神使將死於霜火的災難與毒液的腐蝕。《回聲之書·第七章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